涉县清泉寺及其刻石文化鉴赏与考证
涉县有个清泉寺,在清漳河畔的悬崖绝壁之上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规模不小,历史悠久。关于始建年代,说法不一,清嘉庆四年《涉县志》记为“汉时建”,明嘉靖本《涉县志》则载为“元元统二年建”。因寺旁有清泉罅出,汩汩不竭,故曰清泉寺。坐北朝南,占地两亩有余。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和钟鼓楼、水陆殿、罗汉殿、大雄殿、雷音殿;西北角是藏经殿和仙境台;山门外还有宝坊。从碑上记载看,经历代修葺,到明嘉靖年间“前后梵室计三十余楹”,“僧房百五十余间,居僧几百余众”。可见当时香火之盛,规模之宏。可惜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场火灾,使中间三个主殿荡然无存。我没缘见到它昔日的辉煌,但从遗存建筑和断壁残垣看,依然可以感受到它当年的庄严和恢宏。
清泉寺在万丈丹崖之上凌虚而建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俯瞰足底,清漳如练,十里烟村;东望韩山,一射可及;背依熊耳六峰,西托青头卧云。门前老柳横池月,寺后古柏卧嶂岩。清修此地,卧云听泉,晓月松风,钟磬洗俗虑,梵呗涤尘心。真乃绝佳清净之地。无怪乎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登临,揽胜怀古,泼墨题咏,勒之碑石,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石刻文化。因编书需要,余辨识整理过许多寺庙的石刻文字,唯此情由独尊,每每读来如饮甘饴。近来染疾在床,足不出户,又翻书鉴赏,益觉其蕴涵博大。于是将学之所获,勉缀成篇,愿同识者共享。
(一)承载着皇帝故事的石刻楹联
清泉寺的山门在那一次的火灾中幸免于难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明国时期建筑,钟楼鼓楼,完好依旧。山门两侧石柱上刻有“宪唐李德明沐手敬书”的那幅楹联,真是妙不可言:
上联:山际白云深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古寺高僧常入定;
下联:松间明月上,空林老鹤正听经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白云,古寺,高僧;明月,空林,老鹤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刹时到了一个恬淡虚无、空灵清凉的世界,一切烦恼、一切世俗的东西顿时化为乌有。只有白云悠悠和朗月晴空;木鱼声声,梵音袅袅,不由你不心澈如水。
但是不要留连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门楼里边的那幅石刻楹联更使你浮想联翩:
上联:览胜上青头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叹符阙草冷,御寨烟荒,问唐世纪功碑而今安在?
下联:参禅悟妙谛,观仙掌凌云,清池印月,悟佛家庄严相到处皆空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这幅楹联理解起来稍有点费事儿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因为它事出有典,特别是上联,承载的是这里历史上发生的故事。在本寺的一块碑文里以及明清民国《涉县志》里都有记载。所谓“青头”,即“青头山”。清嘉庆四年《涉县志》记载“青头山,县东南十五里。山峰耸翠,形如螺髻。以其高出诸山,又名崇山。金立崇州本此。上有青泉寺,……”。这就是说,清泉寺就在青头山上。青头山也叫崇山,金代涉县升为崇州即因此山而得名。“青头卧云”也是涉县古八景之一。所谓“御寨”,顾名思义,御用之寨,与皇帝有关。清嘉庆四年《涉县志》这样说:“御寨,在青头山。周岭为外逻城,绝顶一峰为天休台,台下坦处为观营殿,又下坦处为符阙。山下旧有唐同光三年纪功碑,见《金石文字考》,盖庄宗伐梁,由壶关出邢、洺进取相州时驻兵处。荒烟蔓草中,遗迹犹仿佛可见云。”这就是上联的出处。所谓“符阙”:符者,符节也,古代皇上发布命令和调兵遣将的凭证;阙者,宫殿、宫阙。符阙,即皇上发布命令和调兵遣将的场所。这段记载还明白地告诉我们,在山下有一通后唐同光三年的记功碑,这块碑在《金石文字考》中也有记载。碑文大意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庙号叫庄宗的李存勖,在讨伐后梁皇帝朱温时,由山西壶关出发经邢州(今邢台)、洺州(今永年)攻取相州(今临漳安阳一带),曾在涉县青头山上安营扎寨驻过兵。当时的点将台、观营殿、城墙等遗址还依稀可见等。那么,这上联的大意是说:登上青头山来游览胜地,令人感叹的是当年(后唐庄宗皇帝)的御寨、点将台等都已化成荒烟蔓草了,也不知道后唐同光三年立的那通记功碑而今还在否?这是对历史古迹的凭吊,感叹世事沧桑,兴废更替。令人不禁想起《三国演义》的歌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片风云散,变幻了时空”。
下联写的是参禅悟道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大意恐怕是指佛教所言的四大皆空吧。天机不可泄露。余也红尘凡人,不敢忘言佛理禅机。然其中的“仙掌凌云”“清池印月”则是指清泉寺古八景之二。“仙掌”一词尚须说道几句。仙掌:指附近一个山峰名叫“仙人掌”。因其高耸入云,且风景绝佳,明代涉县县太爷任澄清上去游览一番后很有感觉,就指挥属下及寺院僧人,在上面建了个小亭子,并亲自给它起了个很雅致的名字叫“白云亭”。这个县太爷还写了一篇文章《白云亭记》勒之碑石,记录了这个亭子的修建过程:“清泉寺形胜,最雄甲于沙阳。而一峰之最秀者,曰仙人掌,第见四山环列,婉然如画;林泉之美,郁郁葱葱。陟斯顶也,则山川佳境尽在吾目中矣!不觉心旷神怡,跃然而喜曰:‘美哉!山林之奇观,其殆天造地设而与天目阆峰相颉颃者乎?’顾此掌,峭而危,突而平。且当青山尽处,何不构一亭其上,以壮山灵、栖烟霞耶?乃始鸠工取材,群比丘忻然趋事。不越月而亭以起,爰命之曰‘白云亭’”。此碑现置放于重修后的雷音殿前廊屋下东侧。
此联是“民国十九年立秋后二日”“月桂李中香沐手敬书”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编撰者很有可能也是李中香本人。李中香是涉县寨上村人,学历不高,官位不高,只是个秀才。但绝非一般人。据他的墓表记载:“五岁知书,九岁背通六经,十二岁学属文”只因辛亥政变,科举停止,未能取得功名;否则也是进士出身。他工于书画,为涉县书法之首。曾任涉县孔庙奉祀官、林县视学。深得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器重,曾授予他“八等嘉禾章”荣誉称号;在他五十五岁寿辰,徐大总统以“温仁受福”匾额其门;逝世后徐大总统又亲笔题书“灵修醰粹”以示悼念。
还有两幅楹联在西北角藏经殿前的石柱上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一幅是清末举人、北洋法政大学毕业的涉县鹿头江家江应铨于民国辛未(1931)夏月书写的:
上联:览胜入名山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柏绕峰回,万象纵横归眼底;
下联:寻幽来古寺,泉流云卧,一心澄澈悟禅机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另一幅是“复初刘景元识并书”:
上联:昂头天外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试看这万仞高峰环抱曲榭回廊,顿觉六尘扫尽;
下联:举步云端,请遊那一派清流掩映苍松古柏,居然五蕴皆空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这两幅楹联格局很大,意境高远,都很值得细细品味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二)兵部尚书的咏志诗碑
清泉寺的断壁残垣中到处散落着残碑断碣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用手试去尘土,露出依稀可辨的文字;特别是不经意间在荒草中发现一小块残石,细细辨认后上面镌刻的竟是古代进士写的一首诗时,那种愉悦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表!心诵口念,如获至宝;手抚残碑,神交古人,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同游。在这个寺院已发现的明清时期的古诗达17首,而且这些诗作者大都是进士出生的县太爷级别以上,诗品也很高。如明代的兵部侍郎郜光先的七律《游清泉寺》:
乘兴登山解客愁,西风吹漾一天秋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梵宫秀创群峰翠,泉水清拖百折流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了悟涅槃虚正觉,光明舍利静初收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参禅坐久浑忘倦,尘世功名总是浮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明万历陕西巡抚于若瀛写的七绝《游清泉寺三首》都很绝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其一曰:
满谷西风柳叶稀,马头片片冻云飞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忽闻一派笙箫起,知有僧房结翠微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清康熙二十二年仲春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时任涉县的公安局长(县尉)正乾题书的《清池印月》:
松坪佛地涌清泉,水落池中月在天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抚向石栏衔水月,寒潭深处见蟾仙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等等,不一而足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我最欣赏最推崇的要数明代天启年间进士出生的兵部尚书、磁县人张镜心写的七律《登清泉寺》:
千仞招提拥翠峰,卧云山下水淙淙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笙歌飘渺来天际,树影婆娑舞碧空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峡底远村烟雾锁,山腰僧舍野云封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几回长铗因风吼,欲向天边吐白虹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
这里的“招提” :指寺院;“长铗”:指剑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这是一首规范的七言律诗,押平水冬韵而通押东韵。平仄相对,诗性对仗工整。前三联写清泉寺所处胜境:
千仞之上的清泉寺掩映在翠绿的山峰里,卧云山下流水淙淙;隐隐约约的笙歌好象从遥远的天边飘来,苍松古柏绿柳婆婆,飞舞在碧蓝的天空;俯瞰万丈峡谷底下清漳河畔的村庄被烟雾笼罩,处在这半山腰的僧房也被白云缭绕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最后一联,触景生情,借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壮志雄心:此刻,我的长剑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迎风怒吼,跃跃欲试,似乎它要脱鞘而出,飞向天边,划破长空,吐出一道寒光!
据史料记载,张镜心,是明天启二年赐进士出身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曾任知县、给事中、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南京光禄寺卿、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军务、兵部尚书等职。明崇祯末年甲申之变后,以奉养老母为由还归磁县故里。他与明末清初两朝尚书、著名书法家王铎是同榜进士兼好友。文武全才,诗文造诣很深。那么这首诗是他何时所写?是在职时还是归养故里后?碑上没有落款时间,余很长时间也没有弄清楚。近来反复看这块碑刻的图片,终于发现他的两枚落款印章里暗藏玄机。余不懂篆刻,但上方印章明白无误地是“壬戌进士”四字,这印证了他是天启二年(1644)年中的进士。下方印章很难辨认。但经仔细揣摩和请教老师,确认它是“谏议之章”四个字。余不禁窃喜。这就可以肯定地说,这首诗是他在“给事中”位置上所写。因为他所历任的几个职务,唯有“给事中”具有“谏议”职责。明代的给事中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类似于现在的中纪委派驻各部委的纪检组长,但权力要大得多;常侍从皇帝左右,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拾遗补阙,献纳得失,谏诤纠弊,监察六部,弹劾百官,与监察御史互为补充;同时还具有组织部的职能,向皇上推荐干部,荐举人才。品低而权重。有资料显示,张镜心在明崇祯时任给事中,曾向皇上进谏万言书,被皇上称为“魏征十谏”。由张镜心生卒年限(1590—1656)推算,其32岁(天启壬戌年)中进士,40岁左右(崇祯年)为给事中。时值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又面临着明王朝国势衰败、内忧外患。此时的张镜心,登上青头山,览胜怀古,凭高远朓,思绪滚滚,一腔热血喷涌而出,写下了这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事实上,他此后的仕途也是一路攀升,由兵部侍郎到两江总督、直到兵部尚书。可谓是手握兵权,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实现了他的政治抱负。虽然没能挽回明王朝覆灭的厄运,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岂是我张镜心一人之力哉?
这块诗碑圆首无底坐,通高1.5米左右,宽约60公分,厚约15公分,竖放在西厢房前廊下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行草书法,沉稳流畅,龙飞凤舞,遒劲有力,气象不凡。字如其人,诗言心志,诚不虚矣!
(三)功德记事碑中的“王爷碑”
大凡树碑,无非是歌功颂德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寺院的碑碣也莫能外,大都记载的是善人捐勷,檀越布施,创建修葺,塑像增容,“托余为序,记之巅末,传之不朽云”。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然而清泉寺的记事碑文,则是词藻华丽,文章隽永,读来是一种美的享受。如赐进士第文林郎、即用陕西三水县知县崔进修写的《清泉寺重修志》云“夫予之流连于是久矣,每风定雨息,烟霞澄鲜,辄闲步散心,坐山椒而瞰焉。手把绿萝,神游碧落,爽气盈怀,清光满目,虽蓬莱方丈之观,亦何过此?至于闭户研思,凝神默坐,听春鸟之和鸣,则欣然与万物同乐也;聆秋风之萧飒,则凄然与万物同忧也。”这分明就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前边已述及的涉县知县任澄清写的《白云亭记》更是如此。还有我们涉县人、清代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任中柱写的《重修清泉寺碑记》等等。如你有兴趣,可乘风和日丽之时,探幽清泉古寺,抚碑细品,定会和我一样耽之忘返,其乐无穷。
在众多的华章溢彩的记事碑中,有一块碑非常特殊,我称之为“王爷碑”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此碑是明嘉靖壬子(1552)年,立于一进寺院山门左手一侧、水陆殿前。螭首龟跌,高大巍峨。碑文以第一人称口吻记载了名叫果年、果运的僧人,请诸檀越,募化资财,新建梵宫,塑造佛像的经过。描景述物,文辞炫丽,且章法独特,语言老道。落款为“沈藩西屏道人敬撰”。此何须人也?翻阅涉县旧志,在清嘉庆四年《涉县志》有明确记载:“清泉寺……有沈国主记在水陆殿之左壁,词称承宪考之志。盖明潞安府沈藩宪王允栘子恬烄为之檀施也。”檀施者,布施、施主也。至此,眼前一亮:难道说清泉寺这次的修缮,分封潞安府的藩王是捐助人又是本文的作者吗?于是又查阅巜明史》。果不其然,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朱模,在洪武二十四年被封为沈简王,封地在沈阳。然而他并没有到沈阳就任。直到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登基后的“永乐六年就藩潞州”。封地由沈阳迁为山西潞安府(长治),封号不变,仍延用沈简王。沈简王朱模的第五世孙沈宣王朱恬烄,是第六任沈藩王,“西屏道人”是他的别号,他的父亲正是县志所记“沈藩宪王允栘”。这篇碑文开头就说:“吾封界临壤东北太行之外,有山名卧云者,从秀平险,为一方之胜概。”这口吻也与他的身份和所处位置吻合。这充分证明这个沈宣王朱恬烄就是本文作者,并且作为皇亲藩王一定向清泉寺捐助了不菲的资财。另据清嘉庆四年《涉县志》记载,他还捐资铸造了一个“沈王鼎”,“在胡峪太山行官”。这位藩王是个饱学之士,也是一个诗人。《明史》里记评价他“好学,工古文词,审声律。”明代作家谢榛在《四溟诗话》里引用他两首诗并评价说“辞雅气畅,造诣不凡”。我们涉县人应该记住他的名字,不能忘记历史上还曾有朱元璋的子孙、潞安府的藩王为我县的寺院文化做出过贡献。
(四)神秘的榜书石刻
要说清泉寺的镇寺之宝,谁都知道:王羲之的“白鹅飞到凤池中”、慈喜太后的“真如自在”、康熙皇帝的一笔“虎”、张天师的一笔“龙”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是真的吗?传说。
传说归传说,事实并非如此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先说王羲之的“白鹅飞到凤池中”,这是一幅行草书榜书作品。字体厚重雄壮,飞白苍劲,是一幅上乘书法,但绝非王羲之所书。先不论结体用笔是不是王羲之所书,单就落款“王右军”即可断定是件假冒产品。因为王羲之,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右军”是他的官衔,“王右军”是别人对他的称呼。历史上见哪个真正的书法家用别人对自己职务的称呼落款的?就如某局长姓王,我们称呼他“王局长”一样,他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落款时写上“王局长书”合适吗? 古人有需要写上身份职务的,也是连自己的姓名一同写完整的,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的《多宝塔碑》落款为“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耶颜真卿书”,但他绝不会写为“颜鲁公书”“颜平原书”。王羲之绝对不会犯这个低级错误。再看“王右军”三个小字楷书,绝非魏晋之楷,且布局也很不合理,显然是后人补刻。
慈喜太后的“真如自在”四字榜书,源于欧楷,端庄大方,雍容华贵,确有皇帝的威仪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据查询,山西五台山南山寺也有“真如自在”四字刻石,与涉县清泉寺这四个字如出一撤。上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恩赐”,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八年谷旦”,中上方有御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传说是慈禧因南山寺住持普济和尚建寺有功,在京都召见他,并题“真如自在”四字赠给普济和尚。但也非慈禧亲笔所写,是由他身边的侍女叫缪嘉蕙(字素筠)代笔所书。这个缪嘉蕙也非等闲女子,她出生于四川昆明的书香世家,幼习书画,才华过人,在当地名气很大。晚年的慈禧也热衷于习书作画,尤其喜欢用书画赏赐大臣,就下招寻找代笔妇人。诏书下到后,四川总督就把缪嘉蕙送到宫里,经慈禧考察后很满意,就留在身边为自己代笔书画。普济和尚得到这幅墨宝后,一面刻之于石,供奉起来,一面制作拓片向外卖钱。涉县清泉寺这幅字很有可能是从五台山南山寺流传过来的拓片,然后再刻诸碑石的。不管五台山南山寺的这个传说是否真实,但肯定为涉县清泉寺关于“慈禧御笔”的传说找到了源头。
至于说“康熙的一笔虎”字,和“张天师的一笔龙”字,则更不靠谱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先说张天师的“龙”字。此字一挥而就,连绵不断,属大草,也可谓今草。这种草体的出现是在晋代以后。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是草书始祖,而他留下来的唯一可以确认是他真迹的,也只有“八月帖”这个小草作品。在他之前断然不会有象这样的大草书的。有资料显示张芝于公元192年去世,而张天师(张道陵)生于公元34年,卒于公元156年,虽然活了122岁,也比张芝早逝36年。这就是说张天师如会写草书,也是小草而已。况且张道陵的时代佛教刚传入中国,当时涉县有没有寺院都还是个问号。
再看落款为“雷雨居士”的虎字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坊间曾一度传为康熙皇帝御笔。搜遍全网,翻遍整个清史也不会发现康熙有过“雷雨居士”的别号。众所周知,康熙皇帝炫烨,自幼在孝庄皇祖母的培养和辅助下,尊儒重道,文治武功,南征北战,忙于治理天下,无心信佛。纵然多次巡幸五台山等寺院,但从未当过什么“居士”。他的书法用印也都是“康熙宸翰”“康熙御笔之宝”等。所以这个虎字绝非出自康熙御笔。
那么,这龙虎二字到底出自何方神圣之手?曾任山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的冉金刚揭开了这个谜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在山西五台山的显通寺大门口的左右两边也树有“龙”“虎”二碑。余通过网上图片反复比对发现,两处刻石书龙虎二字是一个模板。冉金刚先生研究认为,五台山显通寺的龙虎二字,是明代山西巡按御史傅光宅所书。理由是在“虎”字右下方落款处写着七个小字“雷雨居士光宅书”,且在《紫柏尊者制集》中找到付光宅曾用过“雷雨”的别号。而我们清泉寺的虎字碑落款只有“雷雨居士”没有“光宅书”三个字。这只有一种解释法:五台山显通寺的虎字拓片流传到涉县清泉寺,寺院住持心生一计,在泐之碑石时故意把这三个字漏刻,以给后人留下悬念和编故事的空间,增加神秘感,以致才有了“康熙御笔虎”和“张天师一笔龙”的传说。这一传就是几百年,古人的造假手段多么高明啊!
我翻遍《明史》没有找到傅光宅的传记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但在《国朝献征录》里找到了傅光宅的《墓志铭》:傅光宅,山东聊城人。此人天生非同常人,生有异像。其母生他前夕梦见有“瑞光满室”,以为必能光耀祖宗,所以取名“光宅”。“四岁诵诗,十六经术通明”,“万历丁丑成进士”。历任吴县知县,河南道监察御史、山西巡按御史、浙江巡按御史、南京兵部郎中、工部郎中兼三篆内工河漕、四川按察副史等职。观其一生,多因刚正不啊,性情耿直,而仕途坎坷;又因为人正派,勤政务实,而不断擢升。宦海沉浮,起起伏伏。在河南道监察御史任上,就因为不揣圣意,上疏推荐已卸甲的戚继光,虽然“公论快之”而“庙堂意弗是也”,遭到皇上责罚,调任山西巡按御史。这人行侠仗义,风流倜傥,好与文人雅士同游。游历大江南北,许多名胜古迹都留有他的墨宝。因而也成了官场倾轧的口实。一次官府收查在山林隐逸的人士中有他的朋友,而受到连累,又被降职为“行人司正”,但他不后悔,说:“客不负吾,乃吾负客耳!”他“博闻强志,贯穿百家,诗在唐盛中之间”。工于书法,书模黄庭坚,“体郁有致,海内存之”。看来这个傅光宅是个很有个性、很有特点、很有雅趣的正人君子。
由此看来,这几块榜书刻石的真实身份虽然与传说有很大出入,但也因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还原它的本真而增加了故事的跌宕起伏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于它的历史文物价值也只有裨益而没有损伤。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去亲近它、研究它。
清泉寺的石刻文化,博大精深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还有许多未及考证,诸如万丈丹崖上的摩崖巨字、高僧残塔乃至清泉寺与五台山的关系等,难说其背后没有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儿。
余好探幽访古,而才疏学浅崇州道教灵符网请符。肯定有许多见笑之处,望方家和有识之士不吝赐教。(申新成)
免费测八字 今年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免费看八字运势 请加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寻找符咒,灵符,符咒网,道教符咒网,灵符网站,灵符网官网,购买符咒请灵符,这里有各种手绘开光符咒:财运符,财运符咒,财运亨通符咒,五路财神符咒,太岁符咒,化太岁符咒,回心转意符咒,护身符咒,文昌符咒,学业灵符符,开运符咒,转运灵符,桃花符,月老姻缘符咒,偏财符,五鬼运财符咒,化小人符咒,事业符咒,升官符咒,去病符咒,去疾符咒,健康符咒,平安符咒,夫妻和合符,情感和合符咒。
咨询道教符咒 咨询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符咒类型如下:
01.财运符-增财运补财库开运 02.太岁符-化解不利顺利度过 03. 回心符-挽回感情增缘复合 04. 护身符-辟邪镇宅转运护身 05. 学业符 -魁星点斗文昌帝君 06. 开运符-开运转运驱除霉运 07. 桃花符-桃花早到月老姻缘 08. 偏财符-五鬼运财偏财运势 09 .小人符-化解小人是非口舌 10 .事业符-事业有成无往不利 11. 去疾符-药王化疾祛病消愈 12. 健康符-身心健康得偿所愿 13. 平安符-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14 .和合符-夫妻情感姻缘和合 15.定制符-心有所想 专属定制
咨询道教法事 咨询师父微信:sanqingge8
01.化解太岁法事——解太岁、谢太岁 02.升官晋职法事 ——官运亨通提升政绩 03.文昌考试法事—— 开窍聪慧考试顺利 04.偿还阴债法事—— 生债阴宅逢凶化吉 05.开财门补财库—— 增加财运助旺事业 06.助种生基法事—— 病魔缠身增寿增运 07.催子受孕法事—— 生子布阵子女满堂 08.开运转运法事—— 改运天命一帆风顺 09.催财发财法事—— 偏财运势正财持久 10.化解童子法事—— 姻缘顺利仙灵护佑 11.化解小人法事—— 化解小人防人陷害 12.小儿平安法事—— 驱邪回魂活泼健康 13.超度亡灵法事—— 祭奠亲人早登极乐 14.超度宠物法事—— 人类朋友转生脱苦 15.超度婴灵法事—— 打胎坠胎消灾除难 16.祈福许愿法事—— 许愿还愿祈求祈福
本文链接:https://www.fuzhouwang.org/index.php/post/1146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